突出现代高效农业特色的环境类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 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污染问题的加剧,社会对环境类人才的需求增大,理、农、医、经、管等各类高等院校均设立了相关专业。目前,我国设有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分别达到了256 和396所,导致环境类专业面临着人才培养同质化较为严重的问题。如何破解同质竞争格局,突出专业特色,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近年来地方农业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领域由传统的农业转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习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2018年,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专项规划(2018-2022年)》,对加大现代高效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高校在环境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国家和地方需求脱节、教学中忽视创新意识培养、缺少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条件、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创新与发展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国家和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1]。如何构建突出现代高效农业特色的环境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是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作为地方农业院校,我校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创意、创新、创造能力培养为目标,形成“三创联动”;以“六维协同”为理念,构建突出现代高效农业特色的环境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既满足国家和地方需求、又破解环境类专业同质化竞争格局,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二 人才培养目标维度:突出现代农业特色
环境类专业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等专业,其中环境科学专业为理科,环境工程和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为工科,因此各高校在培养环境类专业人才时主要是按照理工科院校的培养模式与体系。但是,工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和体系难以适用于地方农业院校。首先,地方农业院校主要面向“三农”,重点培养面向地方需求的专业人才;第二,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从工业发展到农业、从城市走向了农村;第三,工业引发的环境问题发展多年,技术相对成熟,但是农业农村的环境问题还没有充足的理论和技术进行解决。
因此,为破解环境类专业同质化竞争问题,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我校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发展实际需要,先后开展《突出农业特色的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等多项教学研究课题,确定适合地方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突出现代高效农业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培养具备农村污染防治、环境安全保障能力、能从事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人才,全面突出农业特色。
在课程体系上,与一般工科院校不同,环境科学专业设置了《土壤学》作为学科基础课,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设置了《农业生态工程》作为专业课,环境工程专业设置了《农村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作为选修课程。此外,环境科学专业还专门设置了农业环境治理方向选修课程群,包括《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农村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产品安全与质量认证》、《农业废水处置与饮用水安全》、《农业环境治理方向综合实验》等课程,全力打造服务现代高效农业的专业特色。
三 课程内容更新维度:培养创新创造意识
为实现突出农业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课程建设和课程内容上进行更新,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创造意识。目前,已经建成的达省级精品课程包括《环境监测》、《环境学》、《土壤学》,网络视频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校级优秀课程《地理信息系统》,院级重点课程包括《环境工程学》、《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等。完成土壤学标本库的建设,拥有模型、录像和教学软件30余件(套),电子教案、教学课件、部分教学录像、教学素材、练习题库及课程作业等内容全部上网,课程教学资源不断更新,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学科进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内容更新方面,采用了“科研成果进课堂”模式。一直以来,传统的知识传授主要以演绎教育为主,采用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归纳法较少,这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力的培养。为此,专业教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科学研究思路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重金属污染修复科研团队开发的农田土壤镉污染控制技术、农业面源污染过程与控制科研团队研发的面源有机污染物修复技术成为《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农业废水处置与饮用水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科研团队开发的畜禽粪便、餐厨垃圾、啤酒污泥和秸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成果成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等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
上一篇:浅析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