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月季王子带着农民创大业邓应龙一世花开创业团

1.邓应龙接受采访

“蒲汪老乡能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小邓引来的优质月季花品种,得益于山东农业大学专家的技术支持。”说到山东省沂南县蒲汪镇这几年脱贫攻坚奔小康战役的关键点,蒲汪镇镇长袁俊波十分激动。

袁镇长所说的“小邓”,就是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18年的毕业生邓应龙。在蒲汪老乡眼中,这个“小邓”可不简单。在蒲汪镇乃至整个沂南县,“小邓”的名气很大,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月季王子”。

邓应龙带领创业团队“南花北引”,把家乡的月季鲜切花优质品种带到山东,为贫困村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解决农户的所有生产和销售问题,实现产销一体化。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带动临沂和日照10多个贫困村的1000余人脱贫,使人均收入翻25番,累计获得政府支持资金380万元。

懂农业、爱农村:创业初期遇“寒冬”

邓应龙来自云南省会泽县的一个贫困家庭,自幼父母因种地收入太低不得不背井离乡,艰难地在城市底层打拼。邓应龙深知,在中国农村,这样的家庭还有千千万万。他想做些事情去帮助农民,提高他们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

“我出生在云南农村,对土地和鲜花有天然的情怀,但也深知农民的不易”,说起缘何选择做月季鲜切花创业项目,邓应龙毫不掩饰自己对农业的热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业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肩负起自己身上的责任,为农民和农业做一些事情,为精准扶贫做我力所能及的努力。”

2.邓应龙带动蒲汪镇发展月季鲜切花创业项目

3.“一世花开”创业团队成员在花卉大棚把控品质

2014年9月,邓应龙考入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系。怀着对专业的热爱和做农业的情怀,他一入学就组建了“一世花开”创业团队。“南果北种”已经屡见不鲜,但是作为高风险高收入的“南花北引”,因为技术要求高,很少有人涉足,来自云南的邓应龙正是看到了这一商机,将家乡的鲜花品种带到山东,研究如何能在北方种出最好的品质。

组建团队后,邓应龙带领团队成员参加了各类创业大赛。在比赛过程中,评委专家建议,你们是农业院校的团队,有扎实的农业基础知识,应该突出农业特色。“比赛对于我们学生来讲,是一种比较好的验证商业模式的方式,同时还能获得一些关注和启动资金。”邓应龙听取评委们的宝贵意见,不断打磨项目,成功申报和主持了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优质月季鲜切花生产销售与精准扶贫”。

2015年3月,在园艺学院王晓云老师的介绍下,位于泰安肥城的惠万家玫瑰有限公司免费为邓应龙团队提供面积为多平方米的实习基地。可是,大学生创业缺钱、缺人、缺技术,怎么办?

缺钱,邓应龙硬着头皮向家里借钱,父亲嫌他不安分学习“瞎折腾”,懂他的母亲背着父亲借给他几乎是家里全部的积蓄——两万元;缺人,他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家乡鲜花盛产背景为吸引力扩大团队,从最初的4人增加到64人;缺技术,他泡图书馆、去蹭高年级的专业课,还找了学院的邢树堂和王晓云两位老师做专业导师。

“只有满腔热血是不够的”,邓应龙说,“所有的想法都要落地才行,要不然就是空口说白话。”为了让自己的想法落地生根,他下了难以想象的功夫。

在惠万家基地创业的第一年,项目困难重重。首先,北方的冬季太过寒冷,加之管理不善,零下20摄氏度的气温将试验田里辛苦引种的切花月季全部冻死。无奈之下,团队只得再次引种,并筹资建设了一个简易的塑料大棚,然而在即将开花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砸毁了大棚和所有的月季,损失惨重。

自然灾害、经验技术不足等“天灾+人祸”让邓应龙屡遭危机,然而,种种失败却让他越挫越勇。那段时间,邓应龙想了很多办法,靠外部合作等方法帮助团队熬过了技术、人力和资金链紧张的“寒冬”。他把创业的这些日子形容为“跌跌撞撞的成长”。他说,他并不后悔当初创业的决定,在创业中他收获了更多理性的思考,农业大学赋予他的创业梦想是他永远的动力。

有朝气、有梦想:和农民合作要靠“真本事”

实际上,在肥城基地创业的同时,邓应龙一直在网上关注着山东各地的花卉种植地区和市场。2015年底,通过查阅和了解到的市场信息,他带着团队的几个人来到临沂市沂南县蒲汪镇大于家庄村实地考察。

邓应龙发现,沂南县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十分适宜苗木花卉的生长。并且,这里属于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是苗木花卉“南花北迁”增加耐寒性和“北花南移”增加抗热性的理想中间站。最重要的是,沂南县有着传统种植苗木花卉的习惯,具有良好的种植基础和技术,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苗木花卉生产已经被广大的苗农和花农所接受。

上一篇:广西见证中越农业合作年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