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袁隆平病危之际,还在惦记着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长沙松桂园路口所有车辆鸣笛让行

@潇湘晨报 长沙松桂园路口所有车辆停车鸣笛,送别袁隆平院士(00:36)

5月22日,湖南长沙。袁隆平院士逝世,群众自发到医院送别齐喊“袁爷爷,一路走好”。下午16时许,灵车自医院地下通道驶出,群众夹道送别,经芙蓉路驶向殡仪馆。

联合国缅怀袁老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于当日缅怀袁隆平。

屈冬玉在社交平台推特上写道,“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屈冬玉表示,袁隆平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帮助数十亿人实现了粮食安全。屈冬玉称袁隆平是自己的“灵感源泉”,是自己敬爱的“老师”,对袁隆平的逝世深感悲痛。

@联合国 5月22日消息,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

钟南山悼念袁隆平

@科技日报5月22日消息,“医食无忧”组合再难同框,钟南山为袁老献上缅怀之辞。


惊悉袁隆平院士逝世后,钟南山院士送上简洁而深情的缅怀之辞:

隆平大哥:

我的挚友!

天堂里好好休息。你已经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有空就指导一下学生继续“三系”攻关。

你是一个真正的、最值得我敬佩的学者!

钟南山

送别“老学长”

5月22日下午,澎湃新闻从西南大学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得知校友袁隆平院士逝世消息后,西南大学师生自发前往校园里的袁隆平雕塑前献花、默哀。

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西南农学院后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并在2005年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西南大学。此前,袁隆平与母校的联系一直较为紧密。2016年4月18日,西南大学举办纪念办学110周年暨合并组建10周年校庆,袁隆平以学长身份发言。“西南大学是我人生重要的一站,它引领我走进了科学的海洋。”袁隆平告诉现场的学弟学妹们,“年轻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梦想,作为当代青年,个人梦想一定要同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

据上游新闻报道,袁隆平捐献20万元设立了西南大学“袁隆平奖学金”,用于奖励农业学科相关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次年,他回到母校颁发首届“袁隆平奖学金”时发言,“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然而在通往学问高峰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只有潜心学习才能叩响真理的大门。”

2019年9月,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几名学子给90岁高龄的老学长袁隆平写了一封信,讲述各自的追求、理想。为此,袁隆平特地录了一段视频回信。“有人问我,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想我没有什么秘诀,我的体会是在禾田道路上,我有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袁隆平说。

他告诉“学弟学妹”们,知识是基础,“比如我们做育种的,要对遗传学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深厚;我们是学应用科学的,要实干、苦干,才能实践出真知,书本知识、电脑技术都很重要,但书本上种不出水稻,电脑上也种不出水稻,你只有在试验田里才能长出我所希望的水稻。”

谈到“灵感”时,袁隆平称,灵感实际上就是思想火花,“往往是山穷水尽疑无路,突然思想来了灵感来了,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希望大家不要放过思想火花。”

“最后,有一句话叫机遇宠爱有心人,好的机会都有,但你不是有心人,没有经验、没有追求,机会就放过了。”袁隆平举例称,“我们发现雄性不育野生稻,这是一个好的机遇,野生稻原来到处都有,不育野生稻也有,我们是有心人,在采集过程中发现了这个机遇,找到雄性不育野生稻,就为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打开了突破口,所以说大家要做有心人,好机会会有的,不要放过。我没有什么秘诀,就是这八个字,请大家参考,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2019年10月,西南大学相关领导曾前往湖南拜访袁隆平。报道称,已经年满90高龄的袁院士精神矍铄,高兴地回忆起当时读书的情景,想念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对嘉陵江、缙云山记忆犹新。他感谢母校对自己的培养和关心,希望母校越办越好,越来越兴旺。

上一篇:5月22日袁隆平母校西南大学师生悼念袁老至深夜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