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成都情缘:在川生活12年,杂交水稻成都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北京时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他曾经说:我一直有两个梦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历经半个世纪对水稻的科研研究,袁隆平将梦的种子撒向了更远的地方……
一位老者,一颗赤子的心,一个童真的梦,袁隆平对这片土地爱的坚实爱的深沉,他是稻田的最忠实守望者!
致敬,缅怀!
袁隆平不是成都人,但却与成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老家在江西的他在四川整整生活了12年,抗日战争8年,袁老都是在四川度过,在四川度过了他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袁老在西南农学院(西南农业大学前身)上了4年大学,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袁老曾说,在四川的那些年,终身难忘,对川菜、川茶和火锅情有独钟……
1964年袁隆平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2005年,袁隆平建立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的核心试验基地。
2006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正式在郫县犀浦镇揭牌运行。袁隆平专程来成都分中心揭牌。
当时谈到分中心为何落户成都?袁老当时说,四川本来就是农业大省和水稻大省,自古就是“天府之国”,气候温润,物产丰富,超级杂交水稻在四川推广应用,对确保四川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具有“标本”意义;二是他一直对四川有深厚的感情,“想为巴蜀老百姓做点事儿!”
2007年,袁隆平回到成都看望他亲手种下的“泰隆3号”和二伏8815杂交水稻。“这个中心就是我的‘儿子',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它茁壮成长。”
2012年9月,在三十余亩试验田中,成都分中心试验基地选育出了四川首个两系杂交稻新品种,使四川两系品种选育实现了零的突破,这打破了“两系杂交稻不适合四川地区”的既定结论。创造全国水稻单产纪录。
2015年成都分中心培育出可媲美泰国大米的“泰香199”品种,亩产可达700余公斤,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稻新品种。
随着成都分中心“看禾选秀暨科研成果展示会”的召开,每年8、9月份成都分中心俨然成为了全国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学习和交流的主要平台,也是企业家、育种家必到之地。
2019年9月7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公历生日,这位奋战在科研一线的耄耋老人说——过去是“80后”,现在变“90后”了,自己的生活目标就像攻关超级稻一样,希望能健康、快乐、超百岁,乐观、执着,为自己的理想目标奋斗终身。
袁老还曾说,“四川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争取一年来一次成都,不仅要指导四川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应用,更主要的是‘回家'”。
2020年8月29日,成都市郫都区城乡融合机会清单(首站)在德源街道“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发布,袁隆平发来“云祝贺”,他说:“多年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得到了成都市郫都区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对此我谨表示十分地感谢。在推动郫都区乡村振兴'起好示范,走在前列'的过程中,我希望将杂交水稻科学园打造成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做出贡献。”
编辑 柴畅 文章综合自四川农村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四川日报
上一篇:送别“老学长”,西南大学师生自发前往袁隆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