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地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识别需求

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是新时期我国的一项重要举措[1],随着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公示,截止目前中国已有传统村落6819个,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0.99%左右。文化空间作为传统村落中的重要板块,是为其他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生存、发展、传承的土壤,无论在物质维度与精神维度都是作为展示传统村落的生命力所在[2]。西南地区是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的数量最多的地区。其传统村落承载着苗族、侗族、傣族、羌族、藏族、布依族、屯堡聚落等多民族乡愁和文化。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多样聚居、外来移民文化持续影响的典型地区,传统村落个性突出特色鲜明,更是承载近年来风靡全国的省区品牌“多彩贵州”“七彩云南”等的文化遗产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史学价值、民族生态传承价值。这些传统村落中蕴含了多种多样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其文化表现形式都离不开相应的文化空间,活动组织自然地将文化空间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紧密结合。如何快速识别传统村落中的文化空间的需求具有加强趋势[3],作者因循调查研究,深入剖析了100多个村落案例,系统梳理了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识别需求与方向。

一、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民族特色及文化空间内涵

(一) 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分布简况

西南地区指我国的贵州省、云南省、四川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6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12—2019年正式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西南地区六省市区的传统村落数量高达2190个,占中国传统村落总数的32%。贵州省和云南省的中国传统村落数量遥遥领先,排名居全国前列。

表1 西南六省区中国传统村落数量一览表(截止2019 年12月)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 第一批2012 年第二批2013 年第三批2014 年第四批2016 年第五批2019 年 合计贵州省 90 个 202 个 134 个 119 个 179 个 724 个云南省 62 个 232 个 208 个 113 个 93 个 708 个四川省 20 个 42 个 22 个 141 个 108 个 333 个广西壮族自治区 39 个 30 个 20 个 72 个 119 个 280 个重庆市 14 个 2 个 47 个 11 个 36 个 110 个西藏自治区 5 个 1 个 5 个 8 个 16 个 35 个合计 230 个 509 个 436 个 464 个 551 个 2190 个

(二) 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民族性特点

西南地区的传统村落不仅地理分布广泛,而且聚居民族种类众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村落数量占比很高。西南地区民族迁徙历史复杂、变换较多,传统村落与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具有明显的重合性。据初步统计,现有219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中,约有60%属于民族特色聚居村落。贵州省有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仡佬族、土家族等特色民族聚居村落,云南省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傈僳族等特色民族聚居村落,广西自治区有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等特色民族聚居村落,西藏自治区有藏族特色民族聚居村落,四川省有彝族、藏族、羌族、回族等特色民族聚居村落,重庆市有土家族、苗族等特色民族聚居村落。

(三) 西南地区传统村落中的文化表现形式

西南地区的传统村落由于地理、人文、交通、城市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保存了较为独特的民族小聚居的聚落环境。其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村寨本身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在相对集中的地理范围内的特色民族文化遗产载体功能。贵州黔东南地区集中分布的侗族传统村落承载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云南西南傣族聚居区的传统村落中承载的傣剧、川西北羌族传统村落承载的羌笛及制作技艺、西藏藏族传统村落中承载的藏戏、广西瑶族传统村落承载的瑶浴等,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中的文化表现形式由于其鲜明的特色和易识别性,自2006年以来,分期分批被列入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州级、县级等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 西南地区传统村落中的文化空间

与此同时,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的高度关注,如以个案追踪的对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传承[4-5]、文化空间特征内涵[6-9]等实证研究,或以保护措施角度开展的文化空间分类[10]、文化空间预警[11]、文化空间变迁发展[12]等,在全国对于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研究文献中,西南地区的实证研究占有很大比重。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由于民族特色较为典型,其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丰富,与之伴随的是文化空间类型多、分布广、数量多,必然成为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较为重要的研究对象。西南传统村落中每一种文化表现形式都离不开相应文化空间,活动组织自然地将村落中文化空间的时间性、空间性紧密结合。例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是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侗族村寨中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然而与侗族大歌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大歌传习、训练、表演等环节,都需要在特定文化空间中开展,既存在空间限定性,也存在时间规律。“文化空间”兼具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就空间属性上面看,文化空间涉及到的区域往往是村寨整体保护中最为敏感的区域;就时间属性上看,文化空间涉及到的活动规律的变化往往是村落保护工作中容易忽略的现象[10]。

上一篇:换个角度看文化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防灾减灾文化
下一篇:没有了

Top